高骈〔唐代〕
高骈
高骈(pián)(821年-887年9月24日),字千里。幽州(今北京西南)人。祖籍渤海蓚县(今河北景县),先世为山东名门“渤海高氏”。唐朝后期名将、诗人,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。高骈能诗,计有功称“雅有奇藻”。他身为武臣,而好文学,被称为“落雕侍御”。《全唐诗》编诗一卷。
牧童逮狼
蒲松龄 〔清代〕
两牧童入山至狼穴,穴中有小狼二。谋分捉之,各登一树,相去数十步。少倾,大狼至,入穴失子,意甚仓皇。童于树上扭小狼蹄、耳,故令嗥。大狼闻声仰视,怒奔树下,且号且抓。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。狼闻声四顾,始望见之;乃舍此趋彼,号抓如前状。前树又鸣,又转奔之。口无停声,足无停趾,数十往复,奔渐迟,声渐弱;既而奄奄僵卧,久之不动。童下视之,气已绝矣。
【中吕】喜春来_亲登华岳悲
张养浩 〔元代〕
春光好·蘋叶软
和凝 〔五代〕
玉楼春·拂水双飞来去燕
顾敻 〔五代〕
菩萨蛮·大柏地
毛泽东 〔近现代〕
女冠子·昨夜夜半
韦庄 〔唐代〕
定风波
王质 〔唐代〕
踏莎行
石孝友 〔宋代〕
水调歌头(赠汪亻秀才)
张元干 〔宋代〕
凤栖梧(南窗偶题)
程垓 〔宋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