赏析 注释 译文

双调·折桂令·芦沟晓月

鲜于必仁 鲜于必仁〔元代〕

出都门鞭影摇红,山色空濛,林景玲珑。桥俯危波,车通远塞,栏倚长空。起宿霭千寻卧龙,掣流云万丈垂虹。路杳疏钟,似蚁行人,如步蟾宫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骑马走出都门,马鞭在朝霞中挥动。山色朦朦胧胧,林中的景色逐渐明朗起来。卢沟桥横卧在浪波之上,来往的车马一直通向遥远的关塞。栏杆高耸,直插长空,远远望去,卢沟桥就像是千寻卧龙从昨夜的云雾里飞腾而起,又像是拉住流云垂向大地的万丈彩虹。大路迢迢,稀疏的钟声隐约可闻。行人渺小如同蚂蚁,都在月宫里徜徉。

注释
折桂令:双调常用曲牌。又名蟾宫曲。
卢沟晓月:元代燕山(今北京地区)八景之一。
卢沟:即卢沟桥,亦称芦沟桥,在今北京市西南永定河上,为金大定(1161—1189年)时所建。
都门:都城大门。
鞭影摇红:马鞭在朝霞中挥动。
玲珑:娇小灵活,指物体精巧细致,也指人灵巧敏捷。
危:高。
宿霭(sù ǎi):久聚的雾霭。
寻:古代长度单位,一寻为八尺。
掣(chè):拉、拽。
杳(yǎo):远得看不见踪影。
蟾宫:月宫,俗传月中有蟾蜍,故称蟾宫。▲

创作背景

这首曲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有传说在农历每月初一的时候,凡大福大贵之人可以在卢沟桥上看到一轮满月,是以得名“卢沟晓月”。后来清乾隆帝将其列入了“燕京八景”之一。历来于此处留下诗篇的文人不在少数,此作亦是其中之一。

赏析

  这是一首描绘元代卢沟桥晓月很有特色的散曲。此曲描写卢沟晓月的优美景色。作者以动写静,使画面充满动感,意境十分开阔,气势也比较宏大,全方位地展示了卢沟桥畔的景物特点,结句似真似幻,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美景的赞美之情。全曲意境深远,气势磅礴。

  当时,卢沟桥是出入京都的大门,每当夜幕还未完全退去,桥上便已经车水马龙,人流如织,远处山色依稀,树影玲珑。此曲的首句便展现了这一情景。

  “桥俯危波,车通远塞,栏倚长空”,这三句运用排比句式:“俯危波”言其险,“通远塞”喻其阔,“倚长空”显其高,寥寥数语,勾勒出卢沟桥的高大、雄伟、壮观,层次分明,且极为准确、生动。“起宿霭千寻卧龙,掣流云万丈垂虹”,这两句运用比喻、对偶和夸张的写法写卢沟桥,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,极为形象、传神。

  结尾三句,照应开头的晓行,诗人运用比喻的写法,展开丰富的想象,把卢沟桥与晓月、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,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遂高远的境界。诗中的“疏钟”、“行人”把画面点染得鲜活生动。最后一句“如步蟾宫”切合题中之“晓月”,如同带进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一般。▲

鲜于必仁

鲜于必仁

  鲜于必仁,字去矜,号苦斋,渔阳郡(治所在今天津蓟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,大约生活在元英宗至治(一三二一到一三二三)前后。其父太常典簿鲜于枢,“吟诗作字,奇态横生”(见《新元史·文苑·鲜于枢传》),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、诗人。在世时与海盐杨梓之子国材、少中交游甚密,常“尽以作曲方法授之”。贯云石曾教杨梓及其家僮唱曲于前,受有维吾尔音乐影响的鲜于必仁又教其子国材、少中及家僮于后,所以才有因杨氏而著称于世的“海盐腔”。其散曲中的写景之作,曲文华美,意境开阔;咏怀历史人物的曲作,咏史论世,格调健朗。

猜您喜欢
赏析

【越调】小桃红

杨果杨果 〔元代〕

碧湖湖上采芙蓉,人影随波动。凉露沾衣翠绡重,月明中,画船不载凌波梦。都来一段,红幢翠盖,香尽满城风。

满城烟水月微茫,人倚兰舟唱。常记相逢若耶上,隔三湘,碧云望断空惆怅。美人笑道:莲花相似,情短藕丝长。

采莲人和采莲歌,柳外兰舟过。不管鸳鸯梦惊破,夜如何?有人独上江楼卧。伤心莫唱,南朝旧曲,司马泪痕多。

碧湖湖上柳阴阴,人影澄波浸。常记年时对花饮,到如今,西风吹断回文锦。羡他一对,鸳鸯飞去,残梦蓼花深。

玉箫声断凤凰楼,憔悴人别后。留得啼痕满罗袖,去来休,楼前风景浑依旧。当初只恨,无情烟柳,不解系行舟。

芡花菱叶满秋塘,水调谁家唱?帘卷南楼日初上,采秋香,画船稳去无风浪。为郎偏爱,莲花颜色,留作镜中妆。

锦城何处是西湖?杨柳楼前路。一曲莲歌碧云暮,可怜渠,画船不载离愁去。几番曾过,鸳鸯汀下,笑煞月儿孤。

采莲湖上棹船回,风约湘裙翠。一曲琵琶数行泪,望君归,芙蓉开尽无消息。晚凉多少,红鸳白鹭,何处不双飞!

采莲女

采莲湖上采莲娇,新月凌波小。记得相逢对花酌,那妖娆,殢人一笑千金少。羞花闭月,沉鱼落雁,不恁也魂消。

采莲人唱采莲词,洛浦神仙似。若比莲花更强似,那些儿,多情解怕风流事。淡妆浓抹,轻颦微笑,端的胜西施。

采莲湖上采莲人,闷倚兰舟问。此去长安路相近,恨刘晨,自从别后无音信。人间好处,诗筹酒令,不管翠眉颦。

赏析

【中吕】山坡羊_别怀衣松罗

张可久张可久 〔元代〕

别怀

衣松罗扣,尘生鸳甃,芳容更比年时瘦。看吴钩,听秦讴,别离滋味今番又,湖水藕花堤上柳。飕,浑是秋;愁,休上楼。

春睡

花沾宫额,草香罗带,一春心事愁无奈。感离怀,梦多才,流莺只在朱帘外,午睡正浓惊觉来。挨,金镜台;歪,金凤钗。

感旧

凭高凝眺,临风舒啸,一番春事胡蝶闹。越山高,楚天遥,东风依旧桃花笑,金鞍少年何处了,牢,粗布袍。熬,白鬓毛。

闺思

云松螺髻,香温鸳被,掩春闺一觉伤春睡。柳花飞,小琼姬,一声雪下呈祥瑞,团圆梦儿生唤起。谁,不做美?吓,却是你!

赏析 注释 译文

忆秦娥·花似雪

方以智方以智 〔明代〕

花似雪,东风夜扫苏堤月。苏堤月,香销南国,几回圆缺?
钱塘江山潮声歇,江边杨柳谁攀折?谁攀折,西陵渡口,古今离别。
赏析 注释 译文

西江月·井冈山

毛泽东毛泽东 〔近现代〕

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。
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宵遁。
赏析 注释 译文

柳枝·解冻风来末上青

牛峤牛峤 〔唐代〕

解冻风来末上青,解垂罗袖拜卿卿。无端袅娜临官路,舞送行人过一生。
赏析

木兰花慢(清明后赏牡丹)

姚云文姚云文 〔宋代〕

笑花神较懒,似忘却、趁清明。更油幄晴慳,蒻庵寒浅,湿重红云。东君似怜花透,环碧需、遮住怕渠惊。惆怅犊车人远,绿杨深闭重城。
香名。谁误娉婷。曾注谱、上金屏。问洛中亭馆,竹西鼓吹,人醉花醒。且莫煎酥涴却,一枝枝、封蜡付铜瓶。三十六宫春在,人间风雨无情。
赏析 注释 译文

蝶恋花·柳絮年年三月暮

周济周济 〔清代〕

柳絮年年三月暮,断送莺花,十里湖边路。万转千回无落处,随侬只恁低低去。
满眼颓垣欹病树,纵有余英,不值风姨妒。烟里黄沙遮不住,河流日夜东南注。

赏析 注释 译文

菩萨蛮·萧萧几叶风兼雨

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〔清代〕

萧萧几叶风兼雨,离人偏识长更苦。欹枕数秋天,蟾蜍下早弦。
夜寒惊被薄,泪与灯花落。无处不伤心,轻尘在玉琴。
赏析

绿头鸭(七夕)

辛弃疾辛弃疾 〔宋代〕

叹飘零。离多会少堪惊。又争如、天人有信,不同浮世难凭。占秋初、桂花散采,向夜久、银汉无声。凤驾催云,红帷卷月,泠泠一水会双星。素杼冷,临风休织,深诉隔年诚。飞光浅,青童语款,丹鹊桥平。
看人间、争求新巧,纷纷女伴欢迎。避灯时、彩丝未整,拜月处、蛛网先成。谁念临州,萧条官舍,烛摇秋扇坐中庭。笑此夕、金钗无据,遗恨满蓬瀛。欹高枕,梧桐听雨,如是天明。
赏析

蝶恋花

李夫人李夫人 〔五代〕

急鼓疏钟声报晓。楼上今朝,卷起重帘早。环佩珊珊香袅袅。尘埃不到如蓬岛。
何用珠玑相映照。韵胜形清,自有天然好。莫向尊前辞醉倒。松枝鹤骨偏宜老。
© 2023 中文古诗词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|